2006汇融艺术进我家拍品赏析[5]
发布时间 2014-09-17阅读 2563
2006汇融艺术进我家系列报道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2006.1.11B2版)
吴善志――――我对创作“艺术之光”的三言两语 重庆“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鼎足而三,并齐名“敦煌”,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微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西宋,大足石刻艺术使我国北方石窟造像走向衰落之际西掘起的大型摩岩造像群,它以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卓越的技巧蜚声中外,属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两处最为集中,并保存完好。北山石刻集唐宋的作品于一处,它是唐朝靖南军节变使“韦君靖”于唐昭宋景福元年在北山修建,历经250年建成。“普贤菩萨”、“媚态观音”、“水月观音”、“孔雀明王”等为北山石窟之精华。宝顶佛窟,创始者是生长在大足县并削发为僧的“赵智风”,赵传柳本尊法旨,承持其教“令工首建圣寿寺、发弘誓愿、普施法水”,按道场要求、经过整体布局精心设计的大型群雕。
在艺术上,大足石刻整体上虽然是塑造宗教题树作品,但当时的匠人们却以高超的技艺和坚实的生活基础,把良好的意愿和强列的爱憎熔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往往冲破了宗教仪轨束缚,闪现出生活的光辉,如“媚态观音”、“普贤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孔雀明王”及宝顶的“养鸡妇”、“吹笛女”、“放牛郎”、别“世界上最大的卧佛,千手观音等等,迎来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旅客,并为之惊吧不巳。
笔者于70年代末即朝拜过大足石刻艺术,80年氏初对大足石刻更进一步作为深入全验,我已被石刻迷住了,被石刻的创始者以及匠师们的虔诚的策划与建造精神所感动,为石刻造像魅力而倾倒,我想画“媚态观音“想当心神车窟的普贤与文殊”。。。。。想当“卧佛”,想当“千手观音”、想当“养鸡妇”、放牛郎、。。。。。。但都表达不了我对它的崇敬,体现不了我对它规章的倾心,最后,以“艺术之光”大型工笔来体现原创者的丰功伟业,方使我内心得发满足。我把修建的场面、策划者、修建者及艺术造像道过意向的想象都表达出来了。“艺术之光”就是我80年代和代表作吧,作品一“诞生”便迎来了不少观众的赞赏,并参加了不少大型画展,及入编画集。作品一面世,即被国际友人收藏,后又画了有关石刻的其它不同形式的重彩画,在艺术界受到良好的反响。在大足石窟中我往返数次,每次感受不一,如此还创干什么了“千手观音”、“大足石刻”的笔画,及大型水墨画“大佛弯”等,入选各种大型画展,或被收藏。
这幅“艺术之光”作品经几而其稿制作而成,是我自己的珍藏品,遵友人嘱咐,再次呈献于众,切望赐教。
冯建吴一生从事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1965年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篆刻、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中国美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均收藏有其作品。
<峡中杂诗>是先生游三峡时随心挥就的作品。“一月生涯半在舟”,以三峡之宏大幽深起笔,忽而转入大自然神鬼莫测的变化:“残雷乍起送天边雨,返照忽明江上楼”。历代文人写三峡,品字必先品诗,诗由心生,字随意变。“一月生涯半在舟”,落笔端直平稳大气凛然,恰似船入夔门,江流如箭中开启神圣之旅;及至万丈绝壁残雷送雨,笔锋陡转,字如惊雷狂跳不羁、如绝壁默默矗立,一派惊涛骇浪荡漾出胸中情思:“携得新诗辞白帝,来邀故老话黄牛……”字又如思绪飘飞,轻灵无痕。高峡平湖包藏日月乾坤天地风云,先生隶书作底的好诗好字也如三峡胜景,行草凑趣、情思化字,一笔一式已挣脱技法的束缚,在心与景中驰骋高飞。
万木已秋霜,江边春事忙,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